首页 资讯 正文

海南周刊丨昌江十月田镇王炸村龙舟女队:乘风破浪 水中生花

体育正文 140 0

海南周刊丨昌江十月田镇王炸村龙舟女队:乘风破浪 水中生花

海南周刊丨昌江十月田镇王炸村龙舟女队:乘风破浪 水中生花

■ 海南日报全(quán)媒体记者 刘阳秀

“没想到这些年已经拿了这么多奖(duōjiǎng)。”6月6日,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王炸村,龙舟(lóngzhōu)女队队长王海丽整理这些年参赛获得的(de)证书和奖杯,言语间满是感慨。

昌江十月(shíyuè)田镇王炸村龙舟女队获得的证书和奖杯。 王海丽 摄

2025年端午节,在昌江海尾镇新(xīn)港码头举办的(de)龙舟竞赛,王海丽和队员们再次(zàicì)证明了这支队伍的实力,捧回一座亚军奖杯,让荣誉陈列架又添“新成员”。

十月田镇王炸村龙舟女队的故事始于2018年。彼时,她们还是(háishì)毫无(háowú)划龙舟技能(jìnéng)基础的农家姐妹。7年来,她们通过努力训练、积极参赛,从勇夺省级冠军到亮相(liàngxiàng)全国赛场,用木桨在碧波之上划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
女村医带着姐妹划龙舟(lóngzhōu)

2018年6月,为备战在昌江举办的海南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,昌江民宗委(今(jīn)昌江县民族事务局)从全县各村落选拔龙舟队,但响应者不多。接到通知后,时任十月田镇王炸村党支部书记(shūjì)的王明光(guāng)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女儿王海丽(wánghǎilì)。

王海丽是王炸村的(de)村医,平日里喜欢张罗事情,经常组织村里的妇女打篮球、跳广场舞,有一定的号召力(hàozhàolì)。在父亲的鼓励下,王海丽产生了(le)组建一支龙舟女队的想法。

说干就干,王海丽开始挨家挨户动员村里的姐妹(jiěmèi)入队。“没划过龙舟”“不懂”“个子小,没力气”……刚开始招募队员时,姐妹们几乎都回绝了(le),但王海丽没有放弃。“我们平时(píngshí)就爱运动,不管怎么样都要让她们试一试,就当体验(tǐyàn)一下划水的欢乐(huānlè)。”王海丽说。正是她的这份坚持,悄然融化了姐妹们的犹豫(yóuyù),就连几位平日寡言少语、在家很少干重活的妇女也被其说动了。

就这样(zhèyàng),一支由农村妇女(nóngcūnfùnǚ)组成的龙舟队成立了,当时距离运动会开幕不到两个月。

龙舟女队(nǚduì)赛前合影。昌江融媒体中心供图

训练伊始,窘况远超(yuǎnchāo)想象(xiǎngxiàng)。没有专业教练,不懂划桨技术,就连最基本的“舵”是什么(shénme)都不知道,在邻村的南蛇水库,这支龙舟队的首次下水堪称“灾难”。

“一开始我们用蛮力乱划,完全不懂什么技巧。”日前,在南蛇水库边,王海丽(wánghǎilì)跟海南日报全媒体(méitǐ)记者分享(fēnxiǎng)了当年与姐妹们初次划龙舟的趣事。

由于不(bù)知道划龙舟需要用舵(duò)掌控方向,队员们只顾用力划桨(huájiǎng),龙舟像无头苍蝇一样在水面上打转(dǎzhuǎn)或呈蛇形走位。“有一次我们冲进了一片水浮莲里,不知道怎么划出来。”一旁的老队员王亚妹也打开了话匣子,“最后大家只能跳进水里,一起(yìqǐ)用力把龙舟推出来。第二天有人拿来了舵,我们才知道有这个东西”。聊起当年划龙舟的场景,王海丽(wánghǎilì)和王亚妹相视而笑。

为了尽快掌握划龙舟的(de)技巧,她们抓紧时间苦练。有时浪急,不会游泳的队员不慎落水,惊魂未定又被拉上船;船身常撞到(dào)水面下的树头(shùtóu),震得(zhèndé)头皮发麻,但没有人退缩。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,这支队伍最终成功站上了那场运动会女子龙舟组的最高领奖台。

“上去领奖时,我激动得浑身(húnshēn)起鸡皮疙瘩!”回忆初登领奖台的场景,王海丽眼中仍闪着光,“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运动员领奖,没想到自己也能(néng)有机会领奖”。说着,她(tā)弯腰做了一个领受奖牌的动作。

从那时起,十月田镇的碧波之上,一条曾经迷失方向(míshīfāngxiàng)的龙舟,逐渐被这群农家姐妹校准了(le)航向。

“刚(gāng)开始就想着来玩玩,凑凑热闹,没想到比赛参加了一次又一次,竟(jìng)坚持到了现在。”王亚妹是队(duì)中大姐,今年48岁的她(tā)在组队之初就加入了。这份坚持的背后,是一位女强人在田地与赛场之间的奔跑。

7年来,赛前(sàiqián)集训经常会遇上农忙季。为了(wèile)不耽误训练(xùnliàn),王亚妹(wángyàmèi)经常早上5点起床先到地里干活,然后(hòu)骑电动车赶到几里外的南蛇水库,参加8点的训练。家人心疼她,也曾劝阻:“这么累,图个啥?”她的回答(huídá)简单而坚定:“虽然很累,但跟大家一起训练又觉得很放松,我不能掉队。”她在龙舟队里找到了一抹生活的亮色。2018年队伍首次夺冠时,王亚妹站在领奖台上动情落泪,她说(shuō),坚持付出后有所收获的那种激动的心情,难以言状。

“农活什么时候都(dōu)干不完,比赛集训就十几天或一个月,跟姐妹们在一起说说笑笑,感觉很开心。”入队两年的陈凤说出(shuōchū)了许多队员的心声。家人起初也不理解她(tā)为什么要参加(cānjiā)这种“不赚钱”的活动,但她乐在其中,是因为她珍视船上那份纯粹的凝聚力(níngjùlì)和友谊,“在船上,我们一条心!”

多年来,无论在训练还是比赛(bǐsài)时,这群农村妇女展现出了(le)良好的韧性和意志力:口渴难耐时,有队员俯身用手捧起水库的水就(jiù)喝;新加入的年轻队员头两三天总喊累、想退出,咬牙(yǎoyá)坚持一段时间后,她们慢慢也成了主力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2019年4月,在(zài)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“三月三”少数民族(shǎoshùmínzú)传统体育竞技比赛中,十月田镇王炸村龙舟女队(nǚduì)摘得两个项目的桂冠。凭借这一出色表现,她们成功赢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(tǐyùyùndòng)会入场券,并作为我省唯一一支女子龙舟代表队出征(chūzhēng),最终勇夺三等奖。2023年,她们相继在三亚市龙舟公开赛、海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再创(zàichuàng)佳绩。

龙舟女队参加2025年昌江端午龙舟赛(lóngzhōusài)。赛事主办方供图

这支巾帼龙舟队,以永不言败的韧劲(rènjìn)在赛场上释放着“王炸”力量。

很多村民(cūnmín)是她们的“粉丝”

如今(rújīn)在王炸村,提起龙舟女队,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,语气里满是自豪。这支队伍(duìwǔ)用汗水换来荣誉,成为全村人的骄傲。

这份骄傲,不仅写在村民的(de)赞叹里,更体现在追随者的身影中。来自附近沙田村的符永辉,是龙舟女队的“粉丝”之一。龙舟女队成(chéng)立初期经费紧张时,他曾发动村民筹集资金。被队伍氛围感染的他,如今成了龙舟女队的“编外(biānwài)”男队员,有时参赛人数不够,他便与其他男青年加入支援(zhīyuán),组建男女(nánnǚ)共划的龙舟队。

自2018年以来,村民张丰和兰泽宽一直是龙舟女队的“头号粉丝”。在村里经营餐饮店的张丰,平日里经常自掏腰包(zìtāoyāobāo)给队员们买水,有比赛时宁愿暂停营业,也要奔赴现场(xiànchǎng)支持。兰泽宽不仅给龙舟女队当过旗手(qíshǒu),还是最卖力的啦啦队长(laladuìzhǎng),只要队伍在省内(shěngnèi)比赛,几乎都能在场边找到他的身影。“只要有空,村里老老少少都爱(ài)去看她们的比赛。”兰泽宽说。

王海丽的丈夫张志仕曾是龙舟(lóngzhōu)男队队员,队伍解散之后,他凭借经验出任龙舟女队教练。“以前带过这些女队员打篮球,所以沟通(gōutōng)起来很方便,合作也默契。”张志仕告诉记者,为了增强队伍的凝聚力,每次训练时他都(dōu)会带大家唱《团结就是力量》这首歌。夫妻俩组成的“黄金搭档”,成为这支(zhèzhī)队伍的主心骨(zhǔxīngǔ)。

如今,这支巾帼龙舟队,已成为十月田镇乃至(nǎizhì)昌江县的(de)一张闪亮名片。“我们靠的就是那股拼劲,想做(zuò)的事情就干到底!”王海丽的话,是这支队伍乘风破浪的最佳注脚。

海南周刊丨昌江十月田镇王炸村龙舟女队:乘风破浪 水中生花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